这两天,走进兰溪经济开发区的浙江蓝之梦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映入眼帘的是紧张而有序的生产场景。车间外,一卷卷牛仔布成品正被装上排队等候的货车,即将出口海外。近年来,“蓝之梦”逐渐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,走上多元化布局道路,开拓国内外新兴市场,与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发展活力持续攀升。今年上半年,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超40%。“我们的外贸客户主要分为服装厂、品牌商、批发商三大类,其中批发商占比最高。下单多的能达到100万米,少的也有1万米。”
“蓝之梦”销售副总经理陈艳介绍,过去几年受关税政策变动影响,企业对美出口规模大幅减少,但开拓了南美、非洲、中东、东南亚等市场。
不过,陈艳也坦言,做好纺织外贸并非易事。企业的销售模式以参加展会当面洽谈为主,需要销售人员一家家上门对接客户,而且客户跟踪周期往往长达两三年。在她看来,打开销路的关键,在于“最优的价格、最新的产品、最快的交期、最好的服务”。
据统计,1至7月,兰溪纺织产品出口额达38.65亿元,同比增长2.58%,自2023年以来持续温和增长。
“作为兰溪的传统支柱产业,纺织出口基数较大,在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比,都能保持稳定增长,实属不易。”兰溪市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童国忠表示,这充分反映出兰溪纺织产业深厚的发展底蕴和强劲的发展韧性。
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,兰溪纺织服装企业迎难而上,深化外贸转型升级,主动应对各类风险与挑战,持续织就韧性故事。浙江赛兰明道进出口有限公司以服装出口为主,在美国市场销量下滑后,迅速调整市场布局,将目光投向中东等潜力市场。企业采取“跨境电商+小单快返”的策略,即便只有几十件的小订单也愿意承接,还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,通过“速卖通”等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,每年2400万美元的销售目标得以顺利完成。
在浙江伊德家纺有限公司样品间,销售人员正热情地向外国客商详细介绍各类产品的特色与优势。今年5月以来,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,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12月底。为开拓海外市场,“伊德家纺”采取“线下展会+线上平台”的双轨驱动模式,既通过线下展会直观展示企业的设计实力与产品特色,又借助线上平台扩大市场覆盖面。随着电商渠道的不断拓展,线上来源客户在企业外贸客户总量中的占比正稳步提升。
兰溪纺织产业的韧性,既源于企业个体的创新突围,更植根于“产业+市场”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。一直以来,兰溪都密切关注纺织行业前沿发展趋势,鼓励企业开发应用新型纤维、功能性面料等新材料,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差异化、个性化产品。同时,持续深化“政企合力拓市场”行动,通过政策支持、牵线搭桥、服务保障等举措,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,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,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。
此外,兰溪还加快推进纺织服装海外产业“建链”工作,大力支持企业探索“直播+平台+跨境电商”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,积极培育网上销售、直播带货、场景体验等新零售业态,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,为兰溪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